日前,中消协公布了一项颇令
保健食品行业尴尬的调查结果。这份名为《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的问卷调查显示:近70%的消费者对国内保健品市场的总体评价为“不太满意”。相对于国外保健食品,仅有9.49%的消费者认为“国内的更好”。这份报告被众多媒体转载和引用,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关于这份问卷调查的一段说明性文字:“本次调查结果反映消费者对广义上的所谓‘保健食品’(含保健食品、非法宣称保健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产经营的假冒保健食品等)市场的总体满意度情况。”
这项调查,其实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认知的缺失。
当前,把
保健食品当成治病的药品是消费者当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把保健功能忽悠成治疗效果也是保健食品销售中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但实际上,这里面的所谓“保健食品”有几类。一是法定意义上的保健食品;二是盗用保健食品批号的假冒产品;三是没有“健”字号的普通食品;四是没有任何批号的非食用物质。也就是说,真正的保健食品背了黑锅。
因此,除了保健食品销售的规范化以外,我们的消费者也应该更正自身的认知,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保健食品。